新聞中心
作者:互聯網 來源: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:685
這一周,國內生豬市場被兩大新聞所攪動。首先是網易丁磊7年磨一劍的丁家豬終于上市,借助“黑五”東風爆炒,27萬元一頭的天價拍賣價格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,也引發了行業內人士對于傳統生豬養殖及營銷模式的思考。
第二大新聞則是前十月我國進口豬肉激增,有媒體報道,橫亙中國生豬產業鏈20年的“豬周期”,眼下正受到有史以來最高進口量的“洋豬肉”的挑戰,“洋豬來了”絞殺國內豬價,引發廣大養殖戶的擔憂。
小編認為,不可否認,豬肉進口量逐年遞增,占國內豬肉產量的比重不斷上升,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在逐漸加大,尤其是懸殊的成本差異,對于國內養殖戶心理的沖擊是不可估量的,但對于進口肉,不可過度恐慌,亦不應該自亂陣腳。
國內供應短缺 今年進口創天量
海關數據顯示,今年1-10月,我國共進口豬肉139.4萬噸,同比增1.3倍;進口豬雜碎122.4萬噸,同比增84.2%。首先必須意識到,今年豬肉進口量激增的背景。今年國內市場供應緊缺,至10月份,我國能繁母豬存欄已經連續下降超過3年,從5000萬頭以上一路縮減至3703萬頭,累計減少超過25%,生豬存欄亦下降至多年低位,今年前三季度,我國豬肉產量3690萬噸,同比下降3.6%,預計今年全年,我國豬肉產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00萬噸左右,因此,今年進口豬肉量雖然激增,全年或達到160萬噸,但對于國內市場的影響,或許并沒有那么恐怖。
市場調控齊出手 進口肉短期增長空間有限
雖然今年前10月豬肉進口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,同比增長高達132%,但實際上從9月份開始,豬肉月度進口量環比已經開始大幅下降,而從往年情況看,四季度正處國內需求旺季,進口肉應當是水漲水高,為何不增反降呢。
首先是市場的自發調節,今年6月以來,國內豬價高位回落,進口肉利潤大幅縮減,加之匯率波動影響,企業進口積極性下降。10月豬肉進口下降至11.5萬噸,較6-8月份近20萬噸的進口量縮減近一半,11、12月份進口量仍可能繼續下降,今年全年進口量雖然創歷史新高,但將遠遠低于市場此前的預期。美國農業部也在近期的報告中提示,中國豬價上漲將刺激產能回升,歐盟和美國都將在2017年面臨對華豬肉出口量略降的形勢。
其次,政府不會放任進口肉無序增長,沖擊國內產業。今年上半年,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馬有祥明確表態,生豬產業一頭連著消費者,一頭連著農民,近4000萬戶的養豬戶,加上上游飼料工業,下游的屠宰、運銷產業,產業鏈長,就業人口多,大量的進口替代國內豬肉是不合適的。而且,我們已經有足夠的生產能力,中國人吃肉沒有必要靠外國,大量進口不必要。
此外,全球豬肉貿易量有限,可供中國的量短期難以大幅增長。現在世界豬肉貿易量700萬噸左右,日本、韓國、墨西哥等穩定依賴進口的國家,每年進口量400多萬噸,剩余的可進口的豬肉不超過300萬噸。 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的統計數據,近五年來全球豬肉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增長,從2011 年到2015 年,全球豬肉總產量從1.03億噸增長到1.1億噸,年均增長率為1.51%,較為緩慢。
我國的糧食安全戰略是: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、確保產能、適度進口、科技支撐。豬肉產業和國家糧食安全息息相關,生豬養殖也是耗糧型產業,適度豬肉進口,有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從長遠的趨勢來看,未來豬肉進口量仍可能繼續增長,但不會出現持續暴增,嚴重沖擊國內產業發展的情況。對于進口肉,行業需要提高警惕,但也不可過度恐慌,洋豬肉有成本優勢,但不是絕對的優勢。今年,國內也有企業提出要做到“PSY30,MSY28,出欄成本降到4.5元/斤以下”的目標,不是嗎。
2016-12-05
(Top) 返回頁面頂端